189-08009505
028-66189999

最新消息

在线客服

手机:18908009505

座机:028-66189999

传真:028-66189999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> 最新动态 > 最新动态

最新动态

中国制造由大向强 需要更多董明珠

发布时间:2018-10-13    来源:自贡嘉信制冷    浏览:

  9月18日举行的“2018中国制造业创新大会”上,“网红”董明珠再次成为全场焦点。短短20多分钟的发言引来现场掌声不断,更引得另一位发言嘉宾——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陈旭感叹:“中国就需要董明珠这样胆大、敢做的企业家!”

  而在笔者看来,“网红”董明珠之所以“红”,不仅因其言引人共鸣,更因其行可敬可贵。

 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本次大会致辞时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我国自2010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,在一些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。但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相比,我国制造业总体上还是大而不强,创新能力依然薄弱,高端供给明显不足,产业整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,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。”

  抄袭、劣质、低价的“三板斧”,曾在过去几十年让中国制造业野蛮生长,而如今却越来越难以为继。当人口、环境的红利消失,当消费需求日益升级,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。

  今天的中国制造,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必由之路。李克强总理说:“中国经济要长期保持中高速,必须迈向中高端。”每个企业主都会说:“我们要转型升级,要自主创新。”

  然而知易行难。

  第一难,难在“逐利”思维。

  商业社会,企业逐利本无可厚非。但“躺着都能挣钱,何必站着挣”的思维,却让企业在不知不觉中裹足不前。

  创新,就意味着要挑战前人没有企及的陌生领域,意味着投入未必能创造产出。

  正如董明珠所说,格力近年来大力发展的高端装备产业,就是一种自我挑战的选择。对于这样一家连续13年领跑全球空调领域、资金量充沛的企业而言,无论是固守空调主业,还是像其它同行一样跨界做地产、金融,都远比进军装备行业更加容易,可以说是“躺着挣钱”。而格力选择了这条更加崎岖的道路,恐怕不仅仅是出于董明珠所说的“这种风险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”,更是出于攻克制造业母机技术、摆脱国外企业对我们的“卡脖子”、服务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情怀、大魄力、大担当。

  通过几年的努力,格力在智能装备产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用事实击溃了不少非议。而如今董明珠再次决定涉足芯片,又引来了好事者的“怪话连篇”。不过董明珠自有乾坤——待到格力空调全用上自己的芯片,不再被国外企业“卡脖子”,所有“怪话”自会如邪魅遇见阳光般烟消云散。

  第二难,难在“捷径”思维。

  中国家电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——格力是行业的“黄埔军校”。这话听来似戏言,背后反映的,则是不少企业的“捷径”思维。所谓“黄埔军校”,并非我们惯常所理解的正常人才培养输送,而是一些企业为了低成本地获取技术,采取的不正当“挖人”手段。

  而即便如此,格力依然坚持自主培养人才,董明珠甚至说:“我很高兴,因为我们有人才,所以别人才来挖。”这固然反映了行业领导者的大胸襟,而在笔者看来,这又不得不说是对那些“走捷径”者莫大的讽刺。

  “其苟且者,知将来之必敝”。不断被“挖人”的格力,仍是领行业之风的龙头企业,而擅长“挖人”者,也只是图了一时之快,只能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,并在真正的风浪来袭时吞下苦果。

  但对于中国制造而言,若是坚守自主之路者愈少、贪恋“捷径”者愈多,崛起赶超之路恐怕会更加崎岖。

  自主创新之路,从来都孤独而艰辛。每一次成功的荣耀背后,都是苦行僧式的求索与煎熬。唯有“心事浩茫连广宇”,方能“于无声处听惊雷”。

  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。中国制造要崛起,需要更多像格力这样的领军企业,需要更多像董明珠一样有胸怀、有担当的企业家。